• OA系统
  • 图书馆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所况简介
    所况简介
    1964年,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形成全国声学学科研究中心,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将原中科院电子所的水声、超声、建筑声3个实验室,1958年成立的南海研究站、1960年成立的东海研究站、1961年成立的北海研究站整体纳入声学所。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
    了解更多+
    现任领导
    李风华
    所长
    倪 宏
    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明庚
    副所长(正局级)
    李浩然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 军
    副所长
  • 机构设置
    领导机构
    所务会 党委会
    咨询机构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职能部门
    综合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科技发展部 重大任务部 财务管理部 资产条件保障部 质量管理部 保密办公室 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
    研究站
    南海研究站 东海研究站 北海研究站
    挂靠机构
    中国声学学会 全国声学标准化委员会 中科院声学计量站(CMA)
    研究单元
    声场声信息实验室
    水下环境信息感知实验室
    水下信息技术实验室
    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
    水下航行器实验室
    超声学实验室
    噪声与音频声学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实验室
    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 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声学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详情】
    成果概况
    获奖
    论文
    专利
    专著
    科研进展
    研究人员开发出高灵敏度的声表面波氨气传感器
    2023-03-29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结合虚拟传感的鲁棒有源降噪方法
    2023-03-28
    研究人员利用驻波场中悬浮小球的振动实现物性参数的反演
    2023-02-07
    研究人员利用蜂窝结构的空间周期性提出一种脱粘缺陷检测新方法
    2023-01-16
    研究人员用一种鲁棒的并行虚拟传感方法实现反馈有源噪声控制
    2022-11-08
    研究人员计算出边界附近粘弹柱壳的声辐射力矩
    2022-09-14
    产品展示
  • 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汪德昭
    马大猷
    应崇福
    张仁和
    侯朝焕
    李启虎
    汪承灏
    人才招聘
    更多+
    中科院声学所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管理岗位招聘启事
    2023-03-22
    中科院声学所资产条件保障部安全保卫管理岗招聘启事
    2023-03-16
    中科院声学所综合办公室主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3-13
    中科院声学所声场声信息实验室科技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2-14
    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声学实验室主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2-14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活动报道
    更多+
    机关第一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2023-03-28
    噪声与音频声学党总支召开组织生活会
    2023-03-28
    百岁寿辰 学习楷模——东海研究站贺离休老干部杨馥丽百岁寿诞
    2023-03-22
    声学所妇委会开展“艺润科创情,煦暖巾帼心”郊游踏青活动
    2023-03-21
    声学所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
    2023-03-17
    南海研究站召开2022年度党建述职考评会
    2023-03-10
    文化副刊
    诗歌
    书画
    摄影
    散文
  • 交流合作
    学术交流
    更多+
    声学所举办科研基金撰写专题培训
    2023-02-28
    声学所举行2023年第1期学术交流会
    2023-02-10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声学与海洋信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2-12-26
    声学所举行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2022-11-18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举行2022年第6期学术交流会暨2022年度青促会学术交流会
    2022-09-30
    科技合作
    更多+
    亚秒级超快响应的声表面波氢探测技术参加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路演
    2023-01-18
    东海研究站参加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
    2022-11-18
    王文研究员获第十二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
    2022-09-01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声学所超声学实验室
    2022-08-25
    国际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合作项目情况
    2022-07-06
    国际会议
    更多+
  • 科学传播
    工作动态
    更多+
    青岛海信学校学生走进北海研究站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2023-02-10
    声学所参加“嗨,科学!”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主场活动
    2022-10-31
    “爱科学,向未来”——声学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线上活动
    2022-06-20
    声学所举办“红领巾寻访红色印记”科普活动
    2022-04-18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声学所与中关村一小联合开展2022年“全国爱耳日”科普活动
    2022-03-04
    科技期刊
    科普文章
    更多+
    科普文章丨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
    科普文章丨嘿,siri!嘈杂的酒吧里,AI为什么听不懂指令?
    科普文章丨神奇的主动降噪技术
    科普视频
    更多+
    科普视频丨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科普视频丨声音的奥秘
    科普视频丨真空无法传声科普实验
    科普视频丨借声波一臂之力探神秘海底世界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申请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页
  • 所况简介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要领导
      • 历任所长
      • 历任党委书记
    • 院所风貌
  • 机构设置
    • 党的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研究平台
        • 研究单元
        •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职能部门
      • 研究站
      • 挂靠机构
  • 科研成果
    • 研究领域
    • 科研进展
    • 科研产出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院士专家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博士后公告
      • 博士后规章
    • 人才招聘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合作动态
      • 专利转让信息
      • 合作项目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 党群园地
    • 组织文化
    • 形象标识
    • 活动报道
    • 文化副刊
      • 诗歌
      • 书画
      • 摄影
      • 散文
  • 科学传播
    • 时间轴
    • 工作动态
    • 科普作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其他
    • 科技期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重要新闻
  • 党建动态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学术报告
  • 通知公告
  • 最美科学家
  • 专题
  • 专题
    • 学习两会精神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
    • 2021年终科技盘点
    • 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十条”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党史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率先行动
    • 两学一做
    • 防灾减灾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喜迎十八大
  • 快捷通道
    • OA系统
    • 继续教育网
    • ARP
    • 违法违纪举报
    • 信访渠道
    • 图书馆
    • 正版软件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媒体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国内院校
    • 国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网站纠错
科普作品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其他
其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传播 科普作品 其他

看透地层

发布时间:2010-09-01
【  小 中 大  】

海底石油开发的先锋——怎样探测海底石油

地层又硬又不透明,人是看不穿的。只有封神演义里有一位神仙,可以看穿地下。但这毕竟是神话。要在大海中找出什么地方有石油,这就要靠声波了。因为在海中钻一个孔很贵,花费时间也多,如果没有油,就全浪费了。只有用声学方法做大面积探测,在发现可能有油的地方再打钻进行查探就准确多了。用一条调查船,后面拖一条长长的电缆,里面有许多声接收器。船以恒定速度行驶,每隔一定时间用电火花或气枪发出脉冲声,声信号传入地下,海底的结构总是分层的,声波在各层交界的地方反射回来,由长长的接受电缆接受信号,加上复杂的处理技术,就可以知道各层的结构。石油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遗骸形成的,这些生物死后躯体下沉,并被埋在泥沙层下,泥沙逐渐变成岩层。岩石层的压力和细菌的作用使生物遗骸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会穿过疏松岩石层向上流动,一直流到致密岩石层才被阻挡住。当用声波探测出有一个“构造”也就是有一块凸出的底层时,就认为可能有油了。可以进一步探明,确定是否真的有油,油的储量有多少?是否适合开采?办法是打几口探井,取样分析,或者用声、电放射性的方法观察井壁的岩石,看哪个岩层含油,哪个岩层不含油,含油多少,经济上有没有开采价值,最后决定是否开采。(图1)

图1 用海底反射地震仪勘探海底石油

怎么保证海上建筑物的施工

如果想在海岸或海中施工,如修码头、海堤、平台等,一定要知道海底十几米以内地层的情况。如果海底有个断层,修筑码头或海堤在这里就容易断裂。浅海的海底,有的表层很硬,而下面却很软,从事海洋工程的人把这种地址情况叫鸡蛋壳。如果在这种地层上修采油平台,那就会陷下去。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弄清地质情况,首先是表面十几米到几十米的情况。通常的办法和在陆地上一样,是打钻,采样,在实验室进行力学实验,看承载能力够不够。但在海上钻孔比在陆地上要困难得多。钻孔如不够密,漏掉了断层地带,就会出大乱子。因此一般除钻几个孔之外,还要用浅地层剖面仪,也就是一台用声波的仪器。这仪器拖在船后,用一个声源,不断向海底发出低频率的声波。声波传入海底,在不同的地层上反射回来。在记录仪上记下各层反射的情况。这样得出的是船走过的海域的底层剖面。为了得出比较高的分辨率,而又不受地层的太大的吸收衰减,使用的频率是在几百赫到几千赫,而不是在探测深地层时用的十几赫。这样得出的十几米内的地貌情况就很清楚。(图2)

图2 浅地层剖面图

地下考古的助手

古人的坟墓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没有标志。有的城市被河流泛滥冲来的泥沙掩埋,也看不出痕迹,在考古时就有困难。总不能到处乱挖吧!这时候声波又可以来帮忙了。用一个大的换能器(振动柱)放在地面,向地下发出低频率的振动,产生的低频脉冲声波向下传播,遇到石头、墙壁、坟墓等和普通土壤不同的地方,声波就会反射回来。在接受车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来。(通常这套设备装在汽车上)把换能器放在地面(实际上是振动的柱子)向下探测,如果发现有和普通土壤不同之处,就移动换能器,在附近地区经行详细的观测。地下如有坟墓、城墙或其他遗迹,在荧光屏和记录器上就可以得出它们的平面图。有经验的考古专家一下子就能判断是否历史遗迹,有没有开挖的价值。这就使地下考古学家长了一双能看透地层的眼睛,工作起来方便多了。(图3)

图3 声波地下考古

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

说起地震,大家都觉得很可怕。一次大的地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有时几分钟之内就能毁灭一座城市。但是地震波也是弹性波,从本质上来讲和超声探伤时在钢块中传播的超声波是一回事,只不过地震波的频率特别低,振幅特别大而已。地壳由一些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总在缓慢移动,有时板块边缘互相挤迫不能移动,一旦突然滑动,就会使大地猛烈震动。弹性波由震中传出,受地核阻挡,有相当大的范围地震波传不到。(图4)在地下核爆炸实验时,弹性波在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的边界上反射。准确测量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内核和外核的尺寸。地震波成了测量地球内部结构的工具。(图5)

图4 地震波传播

图5 用核爆炸的地震波测量地核尺寸

在地球上无时无刻没有微小的地震。在地下或者海底安放许多地震仪,记录从不同地方来的地震波,地震波通过不同性质的地层传播的速度不一样,根据这些记录加以分析,就可以得出地层的三维图像,叫做三维地震层析成像。

也许有人要问,地震能不能预报呢?地震发生之前总有许多现象出现,但根据这些现象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有人设想,在竹子、木材、岩石劈裂之前,总会发出许多声音,用类似声反射的办法,也许能预报地震。这些还有待于研究。


附件下载:

上一篇:

灿烂的中国古代声学

下一篇:

金属中的“哑巴”

旧版回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1996 - 2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