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系统
  • 图书馆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所况简介
    所况简介
    1964年,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形成全国声学学科研究中心,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将原中科院电子所的水声、超声、建筑声3个实验室,1958年成立的南海研究站、1960年成立的东海研究站、1961年成立的北海研究站整体纳入声学所。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
    了解更多+
    现任领导
    李风华
    所长
    倪 宏
    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明庚
    副所长(正局级)
    李浩然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 军
    副所长
  • 机构设置
    领导机构
    所务会 党委会
    咨询机构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职能部门
    综合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科技发展部 重大任务部 财务管理部 资产条件保障部 质量管理部 保密办公室 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
    研究站
    南海研究站 东海研究站 北海研究站
    挂靠机构
    中国声学学会 全国声学标准化委员会 中科院声学计量站(CMA)
    研究单元
    声场声信息实验室
    水下环境信息感知实验室
    水下信息技术实验室
    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
    水下航行器实验室
    超声学实验室
    噪声与音频声学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实验室
    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 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声学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详情】
    成果概况
    获奖
    论文
    专利
    专著
    科研进展
    研究人员开发出高灵敏度的声表面波氨气传感器
    2023-03-29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结合虚拟传感的鲁棒有源降噪方法
    2023-03-28
    研究人员利用驻波场中悬浮小球的振动实现物性参数的反演
    2023-02-07
    研究人员利用蜂窝结构的空间周期性提出一种脱粘缺陷检测新方法
    2023-01-16
    研究人员用一种鲁棒的并行虚拟传感方法实现反馈有源噪声控制
    2022-11-08
    研究人员计算出边界附近粘弹柱壳的声辐射力矩
    2022-09-14
    产品展示
  • 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汪德昭
    马大猷
    应崇福
    张仁和
    侯朝焕
    李启虎
    汪承灏
    人才招聘
    更多+
    中科院声学所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管理岗位招聘启事
    2023-03-22
    中科院声学所资产条件保障部安全保卫管理岗招聘启事
    2023-03-16
    中科院声学所综合办公室主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3-13
    中科院声学所声场声信息实验室科技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2-14
    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声学实验室主任岗位招聘启事
    2023-02-14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活动报道
    更多+
    机关第一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2023-03-28
    噪声与音频声学党总支召开组织生活会
    2023-03-28
    百岁寿辰 学习楷模——东海研究站贺离休老干部杨馥丽百岁寿诞
    2023-03-22
    声学所妇委会开展“艺润科创情,煦暖巾帼心”郊游踏青活动
    2023-03-21
    声学所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
    2023-03-17
    南海研究站召开2022年度党建述职考评会
    2023-03-10
    文化副刊
    诗歌
    书画
    摄影
    散文
  • 交流合作
    学术交流
    更多+
    声学所举办科研基金撰写专题培训
    2023-02-28
    声学所举行2023年第1期学术交流会
    2023-02-10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声学与海洋信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2-12-26
    声学所举行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2022-11-18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举行2022年第6期学术交流会暨2022年度青促会学术交流会
    2022-09-30
    科技合作
    更多+
    亚秒级超快响应的声表面波氢探测技术参加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路演
    2023-01-18
    东海研究站参加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
    2022-11-18
    王文研究员获第十二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
    2022-09-01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声学所超声学实验室
    2022-08-25
    国际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合作项目情况
    2022-07-06
    国际会议
    更多+
  • 科学传播
    工作动态
    更多+
    青岛海信学校学生走进北海研究站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2023-02-10
    声学所参加“嗨,科学!”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主场活动
    2022-10-31
    “爱科学,向未来”——声学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线上活动
    2022-06-20
    声学所举办“红领巾寻访红色印记”科普活动
    2022-04-18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声学所与中关村一小联合开展2022年“全国爱耳日”科普活动
    2022-03-04
    科技期刊
    科普文章
    更多+
    科普文章丨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
    科普文章丨嘿,siri!嘈杂的酒吧里,AI为什么听不懂指令?
    科普文章丨神奇的主动降噪技术
    科普视频
    更多+
    科普视频丨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科普视频丨声音的奥秘
    科普视频丨真空无法传声科普实验
    科普视频丨借声波一臂之力探神秘海底世界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申请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页
  • 所况简介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要领导
      • 历任所长
      • 历任党委书记
    • 院所风貌
  • 机构设置
    • 党的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研究平台
        • 研究单元
        •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职能部门
      • 研究站
      • 挂靠机构
  • 科研成果
    • 研究领域
    • 科研进展
    • 科研产出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院士专家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博士后公告
      • 博士后规章
    • 人才招聘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合作动态
      • 专利转让信息
      • 合作项目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 党群园地
    • 组织文化
    • 形象标识
    • 活动报道
    • 文化副刊
      • 诗歌
      • 书画
      • 摄影
      • 散文
  • 科学传播
    • 时间轴
    • 工作动态
    • 科普作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其他
    • 科技期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重要新闻
  • 党建动态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学术报告
  • 通知公告
  • 最美科学家
  • 专题
  • 专题
    • 学习两会精神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
    • 2021年终科技盘点
    • 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十条”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党史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率先行动
    • 两学一做
    • 防灾减灾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喜迎十八大
  • 快捷通道
    • OA系统
    • 继续教育网
    • ARP
    • 违法违纪举报
    • 信访渠道
    • 图书馆
    • 正版软件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媒体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国内院校
    • 国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网站纠错
科普作品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其他
其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传播 科普作品 其他

海洋的耳目——声呐

发布时间:2009-07-25
【  小 中 大  】

水声技术的发展

水声探测发展的重大推动发生在1912年,英国豪华大客轮“泰坦尼克”号在赴美首航途中撞冰山而沉没。“冰海沉船”引起全世界的注意,1914年第一台回声探测仪成功地在两英里距离上探测到冰山。

到二十世纪中期,不但有回声探测设备(主动式声呐),还有靠收听舰艇发出的噪声进行探测的被动式声呐、有装在船壳上的大型声呐,也有可以拖曳的拖曳声呐。有直升机用的吊放式声呐,固定翼飞机用的声呐浮标。水下通信、导航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声呐技术也在应用于海洋开发,出现了探测海深的测深仪和鱼群探测仪。

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出现了数字化、计算机化、多功能的多种新型声呐。在海洋探测中也出现了一次能测几公里宽、上百个测点的多波束测深仪。高分辨力的合成孔径声呐和多普勒海流剖面仪也有很大进步。利用声波传播和散射情况反演各参数的方法不断发展。

水声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

海水的温度、盐度分布、流场、海面波浪和海中的内波,对整个海洋的运动变化、海洋生物的情况以及地球气候的影响都极大。要观察海洋深处的流速和温度就要使用声学方法。

在海水流速测量中,使用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只要发一个脉冲,就可以马上得到上百个深度的流速。使用声学相关流速剖面仪(ACCP),可以通过接受反射回来的声脉冲,与发射的脉冲信号求相关,可以测得更深处的海水流速。

海深的观测是海上行动的基础。使用多波束测深仪,在船航行时向下发出与航向垂直的扇形波束,发一个脉冲就可以得到一百多个深度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得出海图,比以前的海图测点密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用这种测深仪发现了不少新的海底山和海沟。

在船航行时,利用侧扫声呐,向舷侧发出声波,利用回波强弱就可以得出该地域的地貌声图。侧扫声呐发现了不少沉船、飞机残骸、礁石等,泰坦尼克号沉船就是首先被侧扫声呐发现的。

不论筑海堤或在海中修筑石油平台,都要对几米至十几米深的海底底质情况有所了解。使用浅地层剖面仪,可以垂直向海底发出低频(几百到几千赫)声波,再接收海底各分层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可以对浅地层有较好的了解。

深地层的探测对海底结构、板块理论等有重要意义,对海洋油气的探测也是重要的手段。为了探测更深的地层,要使用更低的频率和更大的功率——如炸药——作为声源,在信号接收船后拖一条或几条长达几千米的中性电缆,电缆中装有许多水听器,接受由海底各分层反射回来的信号,经过复杂的信号处理,得出各层的剖面。

目前海中有许多工程设施,如海底电缆、海底输油管线、海中平台、水下储油罐等设施。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的观测和检查,以免造成污染和损失。为此研究人员研制了分辨能力很高的彩色成像声呐,装在水下机器人上,声呐观测到的图像,用电缆传到船上。

海洋探测开发设备

利用水下机器人等载体,可以安装多种声呐设备进行海洋开发工作。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制了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呐、声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声相关流速剖面仪(ACCP)、声多普勒计程仪(ADL)、声相关计程仪(ACL)等多种声学探测设备。

其中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功研制的大深度声相关计程仪和声相关海流剖面仪,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此项技术的两个国家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声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和声多普勒计程仪,已成功地应用到各个方面。

声学所成功地研制了应用水声相干通信技术的水声通信机,已应用于水下机器人、载人潜器、拖曳体等工程项目中。

海洋探测开发设备

 合成孔径声呐技术

合成孔径声呐是一种新型高分辨水下成像声呐。其原理是利用小孔径基阵的移动来获得移动方向(方位方向)上大的合成孔径,从而得到方位方向的高分辨力。合成孔径声呐可以用于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海底测量、水下考古和搜寻水下失落物体等,尤其可以进行高分辨海底测绘,对数字地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863”计划支持下研制的国内第一套合成孔径声呐样机不仅完成了水下悬浮目标的高分辨清晰成像,而且也实现了水下沉底目标的清晰成像。

合成孔径声呐试验目标实物

合成孔径声呐试验目标成像结果

 


附件下载:

上一篇:

破解“传音入密”的神话

下一篇:

传播距离最远的声音——次声

旧版回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1996 - 2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
官方微信